
 
田川流,1953年8月生,山东艺术学院教授,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,1992-2010年任艺术文化系副主任、主任、艺术文化学院院长,现任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“文化创意产业与管理研究中心”主任,兼任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,全国艺术学学会副秘书长,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委员会会长,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、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。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,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。
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、艺术管理学、艺术美学、电影学。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,国家级教材课题2项、省级科研课题3项,独立撰写或作为主要作者出版的著作18部,发表论文160余篇。主要著作有:《艺术美学》《艺术与创意》《艺术学导论》《文化艺术管理学》《中国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研究》《文化管理学概论》等,主编著作《艺术管理学概论》《艺术批评学》《电影学论纲》等;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5项,山东省“刘勰文艺评论奖”3项,泰山文艺奖评论二等奖1项,山东省软科学奖二等奖1项,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山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。
  
田川流材料汇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一、 科研成果
 (一)著作:
 1、电影艺术基础教程 ------  1993年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,任第二副主编。 
 2、中外影视名作辞典  ------  1993年 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任主编之一。
 3、艺术概论   ------   1993年 石油大学出版社,(排名2\4)。
 4、文化艺术管理学  ------  1996年1月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,(1\2)。
 5、艺术学概论  ------   1996年12月  泰山出版社,(2\3)。
 6、艺术美学   ------   1998年9月   泰山出版社,(1\1)。
 7、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------ 2004年7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,副主编。 
 8、山东名胜  ------  2004年8月   山东友谊出版社,主编。
 9、电影学概论  ------  2004年8月   山东文艺出版社,主编之一,(2\6)。
 10、艺术学导论  ------  2004年9月  齐鲁书社,(1\2)。
 11、中国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研究  ------  2005年3月齐鲁书社,(1\6)。
 12、文化管理学概论  ------  2006年12月云南大学出版社,(1\2)。
 13、艺术美学 ------   2008年9月山东人民出版社,(1\1)。
 14、电影学论纲 ------ 2008年10月山东人民出版社,主编,(1\5)。
 15、艺术与创意------2009.5 山东友谊出版社,(1\1)。
 16、艺术管理学概论-----2011.8 东南大学出版社,主编,撰稿(1\7)。
 17、艺术学导论(第二版) ------ 2012. 10高等教育出版社,(1\2)。
 18、艺术批评学-----2012.10 东南大学出版社,主编,撰稿(1\4)。
 (二) 论文与评论: 
 1、《向心灵深处开掘》,1983年第1期《山东师大学报》,(排名1\1)。
 2、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提要》,1985年 山东教育出版社(参加编写)。
 3、《听》,1987年11月5日《山东广播电视报》,(1\1)。
 4、《他在默默地寻觅》, 1988年1月10日 济南人民广播电台,(1\1)。
 5、《歌唱家王音旋印象》,1988年第3期《走向世界》,(1\1)。
 6、《寄情寓意于山水之间》,1989年第2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7、《人  树  雪》,1990年2月16日《山东青年报》,(1\1)。
 8、《她从沂蒙山走来》, 1990年7月11日《济南日报》,(1\1)。
 9、《文化人的众生相》,1990年第7期《当代小说》,(1\1)。
 10、《青年油画家王克举印象》, 1990年第9期《山东画报》,(1\1)。
 11、《新星在乐坛升起》 ,1990年11月2日《齐鲁晚报》,(1\1)。
 12、《审美意义的深化》,1991年第5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3、《通俗性戏剧刍议》, 1991年第6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4、《情与诗的交融》, 1992年第1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5、《视觉与体验》, 1992年第2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6、《审美体验的深拓》,1992年第1期《山东美术家通讯》,(1\1)。
 17、《王世慧与她的歌唱艺术》, 1992年第15期《山东宣传》,(1\1)。
 18、《透视当代人的心态》,1992年第5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9、《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意象追求》,1992年第5期《当代电影》,(1\1)。
 20、《让形象植根于生活基石》,1992年第6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21、《室内剧艺术特性浅析》, 1992年第6期《影视文学》,(1\1)。
 22、《艺术家与文化市场》,1993年第1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23、《匡正文艺审美娱乐功能的名份》, 1993年第4期《文史哲》,(1\1)。
 24、《不断谱写华采乐章》,1994年4月12日《山东广播电视报》,(1\1)。
 25、《审美文化的当代选择》,1994年7月9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26、《生命的张力与选择的艰难》,1994年第3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27、《论戏剧小品的艺术个性》,1995年第2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28、《探索的执着与困惑》,1995年第3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29、《试论文化艺术管理的主体系统》,1995年《齐鲁艺苑》增刊,(1\1)。
 30、《戏剧评论应增强主体意识》,1995年第4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31、《范式与选择》,1995年7月22日《济南日报》,(1\1)。
 32、《试论文化艺术管理的主体系统》, 1995年《齐鲁艺苑》增刊,(1\1)。
 33、《英雄主题的当代意义》,1996年第1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34、《艺术真实的力量》,1996年1月27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35、《探讨当代英雄的文化人格》,1996年6月6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36、《选择的必要》,1996年2月14日《山东广播电视报》,(1\1)。
 37、《超越的艰难与欣慰》,1996年2月25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38、《重轭下的艰难超越》,1996年第4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39、《试论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当代走向》,1997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由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8年第2期选载,(1\1)。
 40、《走出低俗》,1996年11月28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41、《至朴与至真》,1997年第5期《影视文学》,(1\1)。
 42、《在抽象与写实之间》,1997年7月21日《美术报》,(1\1)。
 43、《艺术教育市场的无序》,1997年3月19日《东方讯报》,(1\1)。
 44、《呼唤史诗》,1997年3月29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45、《至朴与至真》,1997年第5期《影视文学》,(1\1)。
 46、《试论忧患的美学意义》,1997年第4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47、《际会风云岂偶然》,1998年2月3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48、《从祝家庄到曾头市》,1998年2月4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49、《英雄排座次的启示》,1998年2月5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50、《艺术的生存空间与市场---试谈走向市场的戏剧》,1998年第1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51、《浑厚与低徊的历史沉思》,1998年3月12日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。1998年第5期《文化月刊》,(1\1)。
 52、《世纪大典》(永恒的瞬间),1998年第3期《走向世界》,(1\1)。
 53、《保持蓬勃的活力》,1998年3月16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54、《用现代观念阐释历史、战争和人》,1998 年第7期《影视文学》,(1\1)
 55、《艺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及其特质》,1998年《齐鲁艺苑》增刊,(1\1)。56、《艺术真实的力量》,1998年11月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57、《九八电影随谈》,1998年第12期《山东青年》,(1\1)。
 58、《歌者与众生的欣悦》,1999年1月19日《济南日报》,(1\1)。
 59、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》,1999年2月12日《联合日报》,(1\1)。
 60、《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宏观趋向和现实途径》,1999年第1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61、《静谧中的律动》, 1999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文集《丹青妙笔》,(1\1)。
 62、《寓意蕴于情趣之中》,1999年第3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63、《戏说与其他》,1999年8月13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64、《二十世纪的精灵》, 1999年12月14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65、《从容应对》, 2000年第1期《文学世界》,(1\1)。
 66、《试论电影文化的当代特性》,2000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2001年第4期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。(1\1)。
 67、《我国文化市场的当代性》,2000年6月  山东省文化市场建设与发展论文集,(1\1)。
 68、《序》, 2000年8月泰山出版社,(1\1)。
 69、 《用现代观念阐释历史、战争和人》,2000年第10期《中国电视》,(1\1)。
 70、《关于宏观艺术教育的当代性思考》,山东文艺出版社。《建设山东文化大省
 71、《重在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》, 2001年第8期《 中国考试》,(1\1)。
 72、《充满哲思的色彩论》, 2001年第6期《山东教育学院学报》,(1\1)。
 73、《与时代同行----- 电视剧的艺术追求》,2001年8月10日《大众日报》,(1\1)。
 74、《商业性大片的价值追求---评美国电影》2001年8月28日《济南时报》,(1\1)。
 75、《主流电视连续剧的艺术追求》, 2002年第1期《中国电视》(1\1)。
 76、《论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建设与培育》,2002年第2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77、《平民的世界与平民的话语》,《代路剧作评论集》2002年 11月,文化艺术出版社,(1\1)。
 78、《充满希望的绿洲》, 2003年1月15日《山东艺苑报》,(1\1)。
 79、《论艺术院校的综合化趋向》,2003年第1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80、《历史的选择》,2003年9月10日 《山东艺苑报》,(1\1)。
 81、《诗情与诗意》,2003.2  中国文联出版社 《朱希江诗选》跋,(1\1)。82、《瞬间与永恒》,2003.8《艺术家表演艺术研究》前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,(1\1)。
 83、《论国家文化发展的主导权》, 2004年第1期  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84、《新颖的视角》,2004年第2期《电视研究》,(1\1)。
 85、《田川流教授访谈录》,2004年第3期  《新疆艺术学院学报》,(1\1)。86、《安居与诗意》, 2004年11月11日,《齐鲁晚报》,(1\1)。
 87、《论文化艺术管理的主体系统》,2005年第2期 《文艺研究》,(1\1)。
 88、《中国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》,2005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89、《为了大地的丰收》, 2005年11月15日《山东艺院报》,(1\1)。
 90、《金秋畅想》,2005年12月10日《山东艺院报》,(1\1)。
 91、《京剧改革的重要尝试》,2005年12月25日《山东艺院报》,(1\1)。
 92、《培养创作与实践性人才的重要途径》,2006年第1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93、《在艺术科学的沃土上开拓---评李树榕、葛丽英新著》,2006年第1期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》,(1\1)。
 94、《中外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收获》,2006年第5期 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95、《国家文化主权、主导权与主导方向》, 2006年2月28日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96、《科学设置文化管理类专业课程》,2006年5月5日《中国艺术报》,(1\1)。
 97、《探索新世纪艺术教育的规律与特点》,2006年7月7日《中国艺术报》,(1\1)。
 98、《娱乐文化与人民大众文化利益》,2006年11月30日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99、《艺术  准艺术  非艺术》,2007年第9期《山东社会科学》,(1\1)。
 100、《艺术价值与审美理想》,2007.6.30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01、《李安:人性与社会性的错位》,2007.11.12《生活日报》,(1\1)。
 102、《论艺术学专业的设置与建设》,2007.12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103、《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旗帜》,2007.12.8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04、《和谐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》,2008年第2期《朔方》,(1\1)。
 105、《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》,2008.6.17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06、《在时代大潮中推进艺术学的发展》,2008年第5期《东南大学学学报(哲社版)》,(1\1)。
 107、《与改革同步的中国艺术学》, 2008.11.11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论集》2001年1月,(1\1)。
 108、《艺术创意:艺术学研究的新维度》,2008年《艺术学研究》,2009.6《艺术学》第四卷第1辑,学林出版社《新中国艺术六十年》(全国美学大会[第七届]论文集)收录(1\1)。
 109、《建立中国特色艺术学》,2009.2.10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10、《文艺娱乐与喜剧精神之异同》,2009.4.21《文艺报》《沉思与凝望》(《作家出版社》2010年3月)收录,(1\1)。
 111、《论艺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属性》,2009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《美术与设计》,(1\1)。
 112、《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》, 2009.8.18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13、《战争美学的当代诠释-----电影》的艺术追求,2009年第5期《戏剧丛刊》,(1\1)。
 114、《论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》,2009年第5期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115、《论艺术的美感与快感》, 2009年第6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16、《新中国初期电影政策的历史启示》, 2009年第6期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,(1\1)。
 117、《论艺术创意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》,2010年第1期《东南大学学报》
 (哲学社会科学版),(1\1)。 
 118、《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基础》,2010年第5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 
 119、《论艺术与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承》,2010年第12期《山东社会科学》,(1\1)。
 120、《当代文化建设背景下文化艺术活动的通俗与低俗》,2010年第6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 
 121、《艺术经典的当代价值》,2010.3.24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22、《文学与艺术的契合与互动》,2010.6. 4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23、《媒体批评与艺术家》,2010.11.15《文艺报》.,(1\1)。
 124、《21世纪高等学校艺术管理系列教材总序》,2010.11东南大学出版社,(1\1)。
 125、《与改革同步  与时代相谐----评我国艺术学学科30年发展历程》
 ,《艺术的交响》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2月
 126、《论文化创意人才的构成及其培养》,2011年第1期《齐鲁艺苑》(1\1)。
 127、《重视文艺的审美表达》,2011.1.26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28、《电影生态建设与大众接受》,2011年第2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 《中国电影产业化与类型化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11年4月转载。
 129、《论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及其判定标准》,2011年第4期《东岳论丛》,(1\1)。《边疆文学.文学评论》2011.1转载。
 130、《促进审美素质的提升》,2011.6.8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31、《网络反腐与社会公众监督的规范化建设》,《廉政文化论集》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(1\2)。
 132、《文化自信是民族强盛的表征》,2011.11.2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33、《惊悚---- 人的自我恫吓与内省》,2011年第11期上半月《山东文学》,(1\1)。
 134、《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基本原则》,2012年第1期《汕头大学学报》,(1\1)。
 135、《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艺术与主流电影》,2012年第1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36、《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变异》,2012年第1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137、《论俗文化的当代意义》,2012年第3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38、《在对话、疏导与引领中前行----评朱德强新著 》,2012年第2期《济南大学学报》
 139、《推进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深化与拓展》,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“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利用”学术研讨会综述,2012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2)。
 140、《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----评》,2012年第3期《齐鲁教育学院学报》,(1\1)。
 141、《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的价值》,2012年第6期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(1\1)。
 142、《艺术创意与民族元素》,2012年第1期《百家评论》,(1\1)。
 143、《南艺的品格》,《百年回眸  百人畅叙》,东南大学出版社,2012.11,(1\1)。
 144、《文风的转变与批评的繁荣》,2013.2.20《文艺报》,(1\1)。
 145、《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内容创新》,2013年第3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46、《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属性》,2013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(1\1)。
 147、 《2012年山东电影学理论研究综述》,2013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,(2\2)。
 148、《论城市创意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》,2013年第4期《吉林艺术学院学报》 
 149、《新中国“十七年”电影艺术创作的娱乐性研究》,2013年第5期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50、 《2012年山东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》,2013年第5期《齐鲁艺苑》,(2\2)。
 151、《论文化建设的快与慢、动与静》,2014年第1期,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14年第11期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,(1\1)。
 152、《艺术活动创意与策划的当代阐释》,2014年第1期,《艺术探索》(广西艺术学院学报),(1\1)。《艺术管理学研究》2013年12月,东南大学出版社,(1\1)。
 153、《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管理分类研究》,2014年第3期,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54、《确立非遗保护的科学理念》,2014年第4期《齐鲁艺苑》(山东艺术学院学报),(1\1)。
 155、《重视艺术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》,论文集《艺术的共生与互动》序言,2014年9月《学苑出版社》,(1\1)。
 156、《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当代意蕴与发展路径》 ,2014年第6期,《艺术百家》,(1\1)。
 157、《论艺术创制类别的区分与评判标准的差异》,2014年第6期,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(1\1);
 158、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�2013�艺术学理论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4.10,(2\2); 
 159、《山东社会科学年鉴�2013�电影学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4.10,(2\2); 
 160、《我国当代艺术管理的基本特征》,《艺与脑�艺术管理思考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,2014.11,(1\1);
二、 承担课题
 1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研究 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(批准号:08BG55; 2008.10-2010.12 经费7.2万元。(排名1\1)。
 2、社会主义时期艺术生产与文化市场研究   教育部“八五”社科规划青年项目(1993)。(1\1)。
 3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研究  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(批准号05BYJ18),(2005),经费:5万元。(1\1)。
 4、《文化艺术管理学》  国家教育部“十五”规划教材项目(2003),(1\1)。
 5、《艺术美学》  国家教育部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项目(2006),(1\1)。
 6、《山东省电影市场与文化产业研究》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(2004),(2\2)。
 7、《艺术批评学》  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(2005),(1\1)。
 8、《艺术概论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基础学科省级建设项目(2006),(1\2)。
 9、艺术产业基本理论研究,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项目(批准号SDYY08083,2008),(1\1)。
 
 三、获奖情况
 (一)教学成果获奖:
 1、“文化艺术管理的学科的设置与探索”,项目负责人,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,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,(1\5),2001.8;
 2、 “艺术学基本原理教学与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,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,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,(1\5),2009.5;
 3、“艺术批评教学研究与实践”,项目负责人,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,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,(1\5),2014.3;
 4、《电影学论纲》,2008年10月山东人民出版社,主编,获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,(2\6)。
 5、《艺术学导论》,齐鲁书社2004年9月出版,山东省教育厅教材成果二等奖,2009.3(1\2)。
 6、2004年,与刘家亮等共同承担的《艺术概论》课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,(1\2)。
 7、“艺术批评教学与实践”,项目负责人,获山东艺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,2009,(1\1);
(二)科研成果获奖:
 1、《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意象追求》,《当代电影》1992年第5期,获 1993年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;获1993年山东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,(1\1)。
 2、《中外影视名作辞典》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,主编之一,获1994年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获1994年山东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,(1\1)。
 3、《艺术家与文化市场》, 《戏剧丛刊》1993年第1期,获第八届华东“田汉戏剧奖”三等奖  (1994年),(1\1)。
 4、《电影艺术基础教程》,专著,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,第二副主编,获第十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995年12月),(1\1)。
 5、《探索的执着与困惑》,《戏剧丛刊》1995年第3 期,获第二届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1996年12月),(1\1)。
 6、《文化艺术管理学》,专著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,获第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997年12月),获山东省首届“刘勰文艺评论奖”(1998年),(1\2)。
 7、《艺术学概论》,专著,泰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, 获1997年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获1997年山东艺术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,(1\1)。
 8、《重轭下的艰难超越》,《戏剧丛刊》1996年第4期,获第十一届华东“田汉戏剧奖”评论三等奖(1997年),(1\1)。
 9、《试论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当代走向》,《齐鲁艺苑》1997年第4 期,由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8年第2期选用,获山东省艺教委艺术教育论文评奖一等奖,(1\1)。
 10、《艺术美学》,专著,泰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,获第十四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999年12月),(1\1)。
 11、《试论电影文化的当代特性》,《齐鲁艺苑》2000年第4期,2001年第4期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,获2001年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获第十六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1年12月)。(1\1)。
 12、《电影学概论》,专著,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,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(2005年),主编之一(1\6)。
 13、《中国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研究》,专著,齐鲁书社2005年3月出版,获第二十一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7年6月),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7.年9月)(1\1)。
 14、《论文化艺术管理的主体系统》,2005年第二期 《文艺研究》,获2008年度山东省 “刘勰文艺评论奖”,(1\1)。
 15、《艺术美学》,专著,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,获2008年度华东六省一市“优秀图书奖”,(1\1)。
 16、《文化管理学概论》,专著,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,获2008年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图书奖,(1/2)。
 17、《论文化艺术活动的通俗与低俗》,《艺术百家》2010年第六期,获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中国影视教育学术奖(论文类)二等奖,(1\1)。 
 18、论艺术创意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----- 2010年第一期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获2011年度山东省 “刘勰文艺评论奖”,(1\1)。
 19、《艺术与创意》------2009.5 山东友谊出版社,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11),(1\1)。
 20、《新中国初期电影政策的历史启示》------ 2009.6 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,获第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,(1\1)。
 21、《新中国“十七年”电影艺术创作的娱乐性研究》,2013年第5期《艺术百家》,获全国影视教育学会学会一等奖(2013),(1\1)。
(三)学科建设成果:
 1、2000年,公共事业管理(文化艺术管理)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,本人为负责人;
 2、2005年,该院艺术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,本人为带头人;
 3、2005年,文化艺术管理被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, 本人为带头人;
 4、2006年,公共事业管理(文化艺术管理)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,本人为负责人;
 5、2007年,该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,本人为负责人;
 6、2009年,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,本人为负责人。
 
 四、社会荣誉
 1、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;
 2、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;
 3、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;
 4、2004年被评为山东高校教学名师。
 5、2012年,被评为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。
 
 五、社会兼职
 1、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;
 2、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委员会会长;
 3、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;
 4、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;
 5、山东省文联委员;
 6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;
 7、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评奖委员会委员;
 8、山东影视学会常务理事